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7篇
  免费   2739篇
  国内免费   445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0875篇
地质学   1577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932篇
自然地理   4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811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varies temporally in response to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factors, ye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dominated by analyses that ignore the time-lags and feedbacks that occur within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have been unstudied, but are central to understanding how service delivery will alter due to future land-use/cover change. Urban areas are expanding faster than any other land-use, making cities ideal study systems for examining such legacy effects. We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present-day provision of a suite of eight ecosystem services, quantified using field-gathered data, is explained by current and historical (stretching back 150 years) landcover. Five services (above-ground carbon density, recreational use, bird species richness, bird density, and a metric of recreation experience quality (continuity with the past) were more strongly determined by past landcover. Time-lags ranged from 20 (bird species richness and density) to over 100 years (above-ground carbon density). Historical landcover, therefore, can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current service provision. By ignoring such time-lags, we risk drawing incorrect conclusions regarding how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of some ecosystem services may alter in response to land-use/cover change. Although such a finding adds to the complexity of predicting future scenarios, ecologists may find that they can link th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genda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at certain courses of action provide win-win outcomes across multiple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goods.  相似文献   
22.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6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 6.4地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21年5月18日至8月22日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漾濞MS 6.4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NW向优势分布,破裂长约20 km,宽约7 km,对重新定位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水平方向定位误差约为0.8 km,垂直方向定位误差约为1.0 km,定位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依据震中分布的走向将序列划分为NW向的主断层与NNW向的分支断层,主断层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段现象,分支断层呈雁列状分布。根据小震丛集性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利用重新定位后的小震震源位置反演得到漾濞MS 6.4序列主断层走向约320°,倾角约89°,深度范围3~13 km。根据拟合得到的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位置,推测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断裂西侧的草坪断裂。基于断层滑动量分布识别出3个凹凸体,结合序列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了漾濞MS 6.4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断层中段的凹凸体发生初始破裂...  相似文献   
23.
万飞  刘子旋  谭明 《测绘通报》2021,(2):108-111
南粤古驿道遗留了众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历史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本文采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南粤古驿道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对南粤古驿道遗址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几何模型加工、纹理贴图等方面阐述对历史遗迹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和VR场景构建的流程和方法。为提高点云数据处理效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欧氏聚类点云分割算法。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精细三维模型及VR场景能有效还原南粤古驿道历史建筑,为古驿道与古街巷、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等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针对传统最小二乘回归未能顾及数据的空间特性,且无法度量模型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的空间变异特性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小微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异质性。以四川地区的地震监测资料、DEM为实验数据,选取地形复杂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和地面曲率为自变量,地震发生频次为因变量,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空间变异分析。实验分析发现,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形复杂度与地震频次相关性最强;坡度变率、沟壑密度、剖面曲率与地震频次的相关性依次减弱;不同空间位置的地形因子和地震频次的相关性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可以有效地度量分析地震频次与地形因子相关度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分析与预报提供辅助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5.
Using 1 Hz sampling records at one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SG) station and 11 broadband seismometer stations,we found anomalous signals prior to the 2008 Wenchuan(汶川) earthquake event.The tides are removed from the original SG records to obtain the gravity residuals.Applying the 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 and the wavelet analysis to the SG gravity residuals leads to time-frequency spectra,which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n anomalous signal series around 39 h prior to the event.The period and the magnitude...  相似文献   
26.
干溪沟属于湔江的支流,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龙门山断褶带中段前缘,地貌上属于侵蚀构造地貌和河流地貌,切割深,降雨量丰富,河谷、河流较发育.由于人工开采矿石普遍,地质灾害较发育,典型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大白岩崩塌体、大团包滑坡体、干溪沟潜在泥石流.大白岩逆冲崩塌体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映秀一北川断层发生逆冲,上盘灰岩错出山坡,...  相似文献   
27.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滑坡空间分布与控制变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大地震(玉树地震).震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地震触发了2036处滑坡,总面积约1.194km2,这些滑坡大概分布在一个面积约1455.3km2的矩形区域内.本文分别使用滑坡数量与滑坡面积这2个标准,对玉树地震滑坡的地震控制...  相似文献   
28.
李四光教授关于地震地质工作中地震预报方面的重要观点和思想主要包括:地应力变化与地震密切相关;地震活动带中也存在相对安全的地区(“安全岛”理论);地震地质调查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地应力的变化过程是地震预报的关键.他的“安全岛”理论及地震预报思想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对青海省玉树结古镇Ms 7.1级强震的成因及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灾后重建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大地构造背景看,玉树和汶川地震均由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嵌入、引起高原壳-幔物质向东蠕散诱发.正是巴颜喀拉(昆仑)地块向东蠕散,其南侧边界玉树-鲜水河断裂的左行走滑引起了玉树Ms7.1级地震.巴颜喀拉(昆仑)地块在向东蠕散的过程中已...  相似文献   
30.
利用AIRS产品数据提取了2010年4月4日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MW7.2地震前后震中及其附近CO总量和CO体积混合比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讨论了CO气体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数据表明,下加利福尼亚地震前约一个月CO总量升高,高出前两年同期平均值2~4×1017 mole/cm2,在地震发生前后CO总量和近地表CO体积混合比有波动现象,且8日平均数据的标准偏差增大,约为非地震时段的2倍。该现象应该归因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地应力作用使岩石圈脱气增强、大气电磁和化学反应引起的CO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与地震有关的CO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对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